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行业资讯

行业资讯

磁铁的起源?遇热后为什么会失去磁性?

点击次数:153  更新时间:2017-09-07

在18世纪就出现了人造的磁铁,但制造更强磁性材料的过程却十分缓慢,直到20世纪20年代制造出铝镍钴。随后,20世纪50年代制造出了铁氧体,70年代制造出稀土磁铁, 包括钕铁硼和钐钴。至此,磁学科技得到了飞速发展,粘结钕铁硼磁铁,强磁材料也使得元件更加小型化。从而也就有了粘结钕铁硼的工艺。

因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,再细分就是原子核及微小电子等。当磁铁和磁石的温度升高时,它们内部的分子热运动越来越快。于是,越来越多的电子不肯听从列队的口令了。当温度升高到某个数值时,剧烈的分子热运动,终于完全破坏了电子运动的方向的规律性,磁铁的磁性(粘结钕铁硼磁铁)也就消失了。金属学家把磁铁和磁石完全消失磁性的温度称为居里温度。

由此我们知道,磁铁受热到一定的温度后,磁性才会消失,并不是遇热就会失磁。等温度下降后,磁铁中的分子重新排列,磁铁又会恢复磁性的。